Blog

高强度+轻量化双buff!无人机连续纤维3D打印改写无人机性能上限

2025-10-27
在低空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无人机的性能边界不断被挑战,载重、续航、抗冲击性成为制约行业升级的核心痛点。而无人机连续纤维3D打印技术的出现,以“高强度+轻量化”的双重优势,精准破解传统制造难题,为无人机产业带来革命性突破。


 
高强度 + 轻量化双 buff!无人机连续纤维 3D 打印改写无人机性能上限


 

无人机行业的性能困局:重量与强度的两难抉择


传统无人机制造多依赖金属材料或普通塑料打印,始终面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困境。金属部件虽强度达标,但重量过大,直接拖累续航能力,且复杂结构加工难度高、成本居高不下;普通塑料打印虽能减重,却难以满足高空作业、重载运输等场景的强度要求,易出现断裂、变形等问题。
无论是航空航天领域的高端无人机,还是物流配送、测绘勘探用的民用设备,都迫切需要一种能平衡重量与强度的制造方案。而无人机连续纤维3D打印技术的产业化落地,恰好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

 

技术破局:无人机连续纤维3D打印的双重核心优势


无人机连续纤维3D打印之所以能改写性能上限,核心在于材料与工艺的双重创新。其采用连续碳纤维与热塑性材料复合而成的专用材料,通过一体化成型工艺,让部件在实现极致轻量化的同时,强度得到质的飞跃。
从材料性能来看,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的强度可达尼龙的30倍、铝的2倍,重量却仅为钢的七分之一,完美解决了传统材料“重而强”或“轻而弱”的矛盾。从工艺来看,该技术无需开模,能快速制造复杂结构构件,比如无人机机翼的蜂窝结构、折叠连接部位等,既减少了零件数量,又提升了整体结构稳定性,还可能缩短约30%以上的研发生产周期。

 

协同高科:引领无人机连续纤维3D打印产业化浪潮


在这一技术领域,协同高科展现出行业领先的硬核实力。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协同高科是国内首家实现连续纤维复材3D打印产业化的企业,拥有该领域最多的知识产权储备,累计申请知识产权160余项,授权121项,其中发明专利37项,技术实力备受认可。
协同高科的无人机连续纤维3D打印布局全面,设备覆盖桌面级(YJ-X260-M)、科研级(COMBOT-200)、工业级(YJ-F600、YJ-RF1000)等多个系列,其中YJ-RF1000的成形尺寸达1000*1000mm,能满足不同场景的生产需求。其自主研发的预浸丝制备技术,有效解决了纤维干丝打印缺陷,材料涵盖PLA-CCF、PA-CCF等系列,拉伸强度最高可达900MPa,弹性模量70-110GPa,适配无人机机翼、蜂窝结构轻量件等核心部件的制造。
依托广东省增材制造装备创新中心及深圳市3D打印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营优势,协同高科整合了上市公司与博士团队资源,构建起“装备-材料-工艺”全产业链生态,其合作客户包括中航工业、中国航天等行业龙头,推出的无人机折叠机翼、弹簧刀无人机机翼等产品,已在实际应用中验证了技术的可靠性与优越性。


 

应用展望:从高端领域到民用市场的全面渗透


目前,无人机连续纤维3D打印技术已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高端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为无人机提供了轻量化、高强度的核心部件,助力设备在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未来,随着技术成本的逐步降低,该技术将进一步渗透到民用无人机市场。
在物流无人机领域,轻量化部件可提升载重能力与续航里程,让同城配送效率大幅提升;在测绘勘探领域,高强度结构能增强无人机抗风、抗冲击性能,适应复杂地形作业;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更轻的机身的更坚固的结构,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与设备耐用性。
无人机连续纤维3D打印技术正以不可阻挡的势头,推动无人机产业向更高性能、更广泛应用的方向发展。而协同高科作为行业引领者,凭借其技术积累、全产业链布局与产业化能力,将持续赋能更多企业突破制造瓶颈,让“高强度+轻量化”的无人机产品走进更多应用场景,共同开启低空经济的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