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揭秘连续纤维 3D 打印工作原理:纤维嵌入与树脂固化的高强度成型逻辑

2025-10-27
连续纤维3D打印作为高端制造领域的核心技术,凭借轻量化、高强度的突出优势,正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场景掀起变革,而连续纤维3D打印工作原理的核心,正是纤维嵌入与树脂固化的协同成型逻辑,协同高科作为国内首家实现该技术产业化的企业,早已掌握其中关键密码。


 
揭秘连续纤维 3D 打印工作原理:纤维嵌入与树脂固化的高强度成型逻辑
 



连续纤维3D打印的核心价值:破解传统工艺痛点
 

传统制造工艺中,部件的重量与强度往往难以兼顾,复杂结构件的成型还面临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而连续纤维3D打印通过独特的材料组合与成型逻辑,既能实现部件强度的跨越式提升,又能大幅降低重量,完美适配航空航天、无人机等对性能要求极高的领域。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对连续纤维3D打印工作原理的深度掌控。
 
连续纤维3D打印工作原理拆解:两步实现高强度成型
 
第一步:纤维精准嵌入,筑牢强度基础
 
连续纤维3D打印工作原理的首要环节是纤维的均匀嵌入。与普通3D打印不同,连续纤维打印需要将连续纤维与基材提前复合,协同高科自主研发的预浸丝制备技术,成功解决了纤维干丝打印的常见缺陷。该技术将连续碳纤维与PLA-CCF、PA-CCF等热塑性材料充分融合,让纤维在打印前就形成稳定的预浸丝结构,打印过程中通过精准控制,将预浸丝按设计路径嵌入成型区域,确保纤维在部件中均匀分布,为强度提升提供核心支撑。
 
 第二步:树脂熔融固化,实现协同成型
 
连续纤维3D打印工作原理的核心在于树脂与纤维的协同作用。协同高科采用复合浸渍-熔融沉积工艺,在纤维嵌入的同时,热塑性树脂会在特定温度下熔融,与连续纤维充分浸润包裹。随后,树脂快速冷却固化,将纤维牢牢固定在基材中,形成致密的复合材料结构。这种“制备-成型一体化”的流程,既避免了纤维与树脂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又大幅提升了成型效率,让最终部件的力学性能达到理想状态。
 

协同高科的技术突破:让工作原理落地产业化
 

作为国内连续纤维3D打印领域的引领者,协同高科的核心技术源自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核心团队深耕增材制造行业十余年,具备博士级研发实力。依托对连续纤维3D打印工作原理的深刻理解,协同高科成为国内知识产权最多、首家实现该技术产业化的企业,其设备销量在行业内占据领先地位。
协同高科构建了覆盖桌面级、科研级、工业级的完整设备矩阵,包括桌面级YJ-X260-M、科研级COMBOT-200、工业级YJ-F600与YJ-RF1000,其中YJ-RF1000的成形尺寸达1000*1000mm,能满足不同场景的生产需求。其自主研发的材料强度可达30倍于尼龙、2倍于铝,且7倍轻于钢,成功为航空航天领域提供了无人机机翼、火箭发动机壳体等轻量化部件,解决了传统金属部件重量大、成型复杂的痛点。
同时,协同高科作为广东省增材制造装备创新中心及深圳市3D打印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唯一运营主体,整合了光韵达、精工科技等上市公司资源,构建了“装备-材料-工艺”全产业链生态,不仅让连续纤维3D打印工作原理得到充分落地,更推动了行业共性技术的突破。
 

结尾:工作原理持续优化,引领高端制造升级
 

连续纤维3D打印工作原理的探索与落地,为制造业的轻量化、定制化转型提供了核心支撑,而协同高科凭借技术、产业化、生态整合的多重优势,成为该领域的标杆企业。从实验室研发到规模化应用,连续纤维3D打印工作原理正在不断迭代,未来有望在更多高端场景实现突破。协同高科也将持续深耕技术创新,让连续纤维3D打印的优势充分释放,为全球高端制造行业创造更大价值。